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-xc_A4L_ZLtSotqzdEuDGA
【爱上三江的理由】侗族瑰宝——鼓楼
侗家人把鼓楼比作“寨胆”,视为“寨魂”,把鼓楼当作凝聚民族情感、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,村寨或家族重大事情的商议和决定均在鼓楼内进行。因此,鼓楼是村寨中最挺拔、雄伟的建筑,象征着团结奋进、积极向上的精神内涵。对于鼓楼的选址、开工、建设,一直到建成以后举办的系列庆祝活动,人们都将所有的情感倾注其中。

侗族村寨,往往是一个家族共居一寨或寨中一隅。鼓楼是侗寨的公共建筑,是族姓的公房。侗家素有“先起鼓楼,后起民房立寨子”和“未曾置寨先置楼”的古训。在古代,鼓楼的选址一定在村寨中心之地。鼓楼的朝向,多根据其地形来确定,但其大门,一定面向鼓楼坪,哪一面地形能设鼓楼坪,鼓楼的大门即向哪一面开设。

鼓楼具有天地合一、天长地久、阴阳调和、吉祥平安、风调雨顺等象征。鼓楼的平面均为偶数,鼓楼的立面均为奇数重檐,隐含有天数与地数的结合,预示天长地久。在鼓楼顶端的大梁上,通常画有太极图案,隐含有阴阳调和和吉祥平安之意。鼓楼的内部结构,多为一根雷公柱,四根主承柱,十二根檐柱,象征着一年四季十二个月风调雨顺之意。鼓楼的外部造型下大上小,层层飞檐逐层内收,成为金字塔形,顶层的雷公柱和葫芦串,直插云霄,象征着村寨或氏族的凝聚力,有如雷的威力,势不可挡,葫芦串还隐含着人丁兴旺、世代繁衍、发达昌盛之意。

在古代,侗族先人“依树积木,以居其上,名曰干栏”,逐渐形成独特的木构建筑营造技艺。鼓楼建造采用杠杆原理,层层支撑而上,通过凿榫打眼,穿梁接拱,立柱连枋以榫卯连接,不用一颗铁钉,但十分牢固,传统的木构建筑没有图纸,图纸就在掌墨师的脑海里。在建造过程中,掌墨师承担着建筑整体工程的组织指导工作,下墨线的每个构件,要求尺寸精细精准,需要工匠一丝不苟,精雕细琢。2006年,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。

鼓楼不仅有雄伟的外观和悠久的历史,更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。每逢重大节庆,鼓楼坪前都会举行各种民族文化活动,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赏。人们聚集在鼓楼下所展示的侗族歌舞、侗族美食、侗族传统工艺等各具特色,充分展现三江民族文化魅力。

流转的时光,像太阳的东升西落,照耀过去的繁华,宽容过去的印记,让后人在一明一暗间看尽历史的生动影像。那些经风见雨、走过时间的古建筑,雄伟、壮丽且沧桑,但依然透射出古朴之美,若是您来到三江,那一定要到侗寨探寻这个古老而神秘的宝藏。
记者:韦贻萍